不同神经调控刺激方式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网状Meta分析_疗效_干细胞

发布日期:2025-07-07 01:39    点击次数:99
摘要:

文题释义:

神经调控技术:是指利用植入或非植入性技术,采用物理(电、磁、光、超声等)或化学手段,对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邻近或远隔部位的神经元或神经网络信号的转导发挥兴奋、抑制或调解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往往比运动症状出现的还要早,表现多样化,主要包括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神经调控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不同神经调控刺激方式之间存在疗效差异。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神经调控技术刺激方式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及抑郁焦虑等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探讨最佳神经调控刺激

展开剩余73%

方案。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关于神经调控技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及抑郁焦虑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常规康复治疗等)或假刺激,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调控技术。采用PEDro量表和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对4个结局指标(睡眠障碍、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生活质量)进行网状Meta分析。

结果:①最终纳入29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6种神经调控刺激方式,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苍白球内侧脑深部电刺激、多靶点脑深部电刺激。②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经颅直流电刺激[SMD=-2.57,95%CI=(-4.52,-0.63),P < 0.05]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方面的疗效最佳;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方面,苍白球内侧脑深部电刺激[SMD=-1.00,95%CI=(-1.87,-0.14),P < 0.05]的疗效最佳,其次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SMD=-0.91,95%CI=(-1.60,

-0.23),P < 0.05]、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MD=-0.82,95%CI=(-1.56,-0.08),P < 0.05]、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SMD=-0.75,95%CI=

(-0.97,-0.53),P < 0.05];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焦虑症状方面,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SMD=-0.86,95%CI=(-1.54,-0.18),P < 0.05]的疗效最佳;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苍白球内侧脑深部电刺激[SMD=-0.79,95%CI=(-1.55,-0.04),P < 0.05]的疗效最佳,其次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SMD=-0.63,95%CI=(-0.90,-0.36),P < 0.05]、经颅直流电刺激[SMD=-0.50,95%CI=(-0.80,-0.19),P < 0.05]。

结论:神经调控技术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其中,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睡眠障碍的疗效最佳,苍白球内侧脑深部电刺激改善抑郁症状的疗效最佳,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焦虑症状的疗效最佳,苍白球内侧脑深部电刺激改善生活质量的疗效最佳。

https://orcid.org/0009-0003-6268-8824 (冷晓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调控技术, 经颅直流电,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深部电刺激, 睡眠障碍, 抑郁, 焦虑, 生活质量, 网状Meta分析, 工程化组织构建

引用本文:冷晓轩, 赵玉欣, 刘西花. 不同神经调控刺激方式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网状Meta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5): 1282-1293.

发布于:辽宁省